活动详情
匠心传承,创新绽放
——艺术设计学院实验与实训中心开放性实验结硕果
发表于 2025-09-30

近年来,艺术设计学院实验与实训中心积极响应学校开放性实验政策,立足学科特色,积极搭建实验室开放共享平台,大力支持师生开展开放性实验项目项目,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近日,中心在传统工艺传承、数字艺术设计、非遗当代转化等多个方面均有突破性进展,充分展现了实验与实训中心在教科研创新方面的深厚实力。

一、传统工艺进课堂,缠花技艺绽芳华

由实验员王茹老师主导的“传统工艺饰品——缠花工艺制作”开放性实验项目,自启动以来已成功开设三轮教学,累计完成52学时,覆盖视觉传达、动画、环境艺术、产品设计等专业共46名学生。项目依托传统工艺实验室的优质资源,以“理论+实践”双线融合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体验缠花技艺的历史脉络与制作精髓。

在教学过程中,王茹老师不仅系统讲解缠花工艺的材料特性与技法步骤,更注重引导学生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推动非遗走进当代生活。学生们在亲手缠绕、造型、组合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与审美素养,更深刻体会到工匠精神与文化传承的责任。

该课程成效显著,学生作品先后在第九届“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湖北赛区中荣获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并在校级科技学术节中摘得一等奖与三项创意奖。多项缠花作品还走出校园,亮相“湖北文创市集・黄鹤楼”及本校毕业文创市集,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王茹老师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缠花这类传统手工艺,让学生从实践中理解美、创造美,并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二、玩转影像:以视频剪辑赋能环保理念传播

由实验员邓巍老师发起的以 “玩转影像:轻松掌握视频剪辑技巧” 为主题的开放性实验项目已成功开设 2 轮次教学,累计开展 32 学时,惠及 10 名来自产品、动画、环艺等多个专业的学生。该项目依托数字媒体艺术实验室,以实践为抓手带动项目制作,让学生全面了解视频制作全流程,在技能提升与理念传播的双重目标下取得显著成效。该项目作品在第13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湖北赛区中荣获一等奖。

该项目通过 “三维场景制作 + 宣讲视频创作” 的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更显著提升了大家 “讲设计” 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影像语言将创意理念清晰、生动地传递给他人。“项目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视频剪辑技巧的传授,更在于搭建了一个‘创意表达 + 理念传播’的实践平台。” 邓巍老师强调,希望通过这样的项目,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未来能以更多元的方式参与到环保等社会议题的传播中。

三、民间陶瓷当代化,科研孵化见真章

在科研方面,艺术设计学院实验与实训中心持续支持推进地方非遗与当代设计的融合创新。2025年7月,由实验员李亚文老师发起的“湖北民间陶瓷元素的当代设计转化与创作研究”项目,成功获批校科研孵化基金立项。该科研项目的确立,也是源于李亚文老师主导的开放性实验项目中的深入探索与实践积累。通过指导学生在陶艺选修课及开放实验中的创新实践,李老师逐步凝练出这一具有地域特色与研究价值的科研方向。

该项目聚焦汉川马口窑、蕲春管家窑等湖北民间陶瓷艺术,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与现代设计实践,系统挖掘其文化符号与美学价值,推动传统陶艺走进现代生活语境。项目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与一系列陶艺创作成果,为湖北非遗活化和地域文化传承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实践样本。

艺术设计学院实验与实训中心近年来不断完善建设开放性实验平台,不仅为学生创造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也为教师开展教科研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促进了教学相长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教师们借助这一开放、共享的实验环境,能够更顺利地推进课题研究、实现成果转化,并将前沿实践反馈于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未来,中心将继续完善平台机制,鼓励更多师生投身创新实践,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不断贡献力量。

撰写人:傅诗瑶

摄影:傅诗瑶

审核:魏娜

武昌首义学院微信
艺术设计学院微信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电话:027-88426301  884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