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详情
共话教学创新,彰显育人担当
艺术设计学院召开教学质量奖评选会议
发表于 2025-08-31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学院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8月30日下午15点30分,艺术设计学院组织召开教学质量奖评选专题会议。胡雨霞院长、肖巍副院长、各专业负责人及参评教师参会,会议聚焦教师教学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成效等核心维度,系统梳理教学成果,为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培育优质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会上,10位参评教师结合自身教学领域与研究方向,从教学理念、方法创新、实践成果等方面进行详细汇报,充分展现了学院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前沿的育人思维。

赵飞老师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切入点,重点阐述了乡村改造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他提出的“模块化教学+协同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乡村改造实际项目深度结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范思佳老师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核心目标,强调教学需紧密对接国家政策导向。她在汇报中指出,应通过扎根乡村建设实践、依托科研课题带动学生培养的方式,让教学内容与地方发展需求同频共振,切实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李玥莹老师从“网生代”学生学习特点出发,分享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她提出“课中强对接、课后促转化”的教学思路,以“实践赋能、知行合一”为核心,同时提及自身通过企业挂职提升专业素养的经历,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了参考方向。

陈德智老师在汇报中明确了自身的教学理念与原则,即“聚焦行业热点、推行多元教学”。他创新性地将“AI+艺术编码”技术与人工智能非遗设计数据库引入课堂,打破传统教学边界,为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注入科技活力,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创新能力。

王雅璇老师则聚焦“课程体系构建与个性化培养”,提出打造“课程链”的教学思路。她表示,通过梳理课程间的逻辑关联,形成系统化课程体系,并根据学生不同优势开展个性化指导,同时深化“赛教融合”,以各类设计竞赛为载体,赋能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

王艺舟老师以“产学研实践”为核心汇报方向,强调教学过程中需始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他通过分享校企合作项目教学案例,展示了如何将企业真实需求融入课堂,帮助学生提前适应行业节奏,提升职业竞争力。

雷雨竹老师创新性提出“设计问题树”教学法。她在汇报中详细讲解了该教学法的实施路径:引导学生从“被动接题”转变为“主动挖掘设计痛点”,通过系统化梳理问题、拆解需求,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痛点,让设计教学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

徐梦云老师以“知行合一,厚基强技”为核心教学理念,构建了“四阶递进”的课程体系地图。她介绍,通过“案例工作坊”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认知,在软件课程中推行“敏捷任务冲刺”教学法,大幅提升了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与设计效率。

段舜婕老师围绕“教学改革创新”展开汇报,重点分享了“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她表示,通过搭建沉浸式、项目式的工作坊教学场景,能够有效打破课堂局限,促进师生互动与团队协作,推动教学质量与学生实践能力双向提升。

杨豫婷老师以“实践项目驱动教学”为核心,提出“自主驱动课程框架”。她在汇报中强调,通过引入校企双导师、嵌入真实动画项目,引导学生运用AI工具提升创作效率,同时构建“赛创进阶”体系,以竞赛推动创新,以创新反哺教学,形成良性育人循环。

在个人汇报环节,10位教师还分别展示了各自的教学成果,包括指导学生在各类设计竞赛中斩获佳绩、主持或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教学研究论文等,充分体现了学院教师在“教、学、研、创”领域的综合实力。

汇报结束后,胡雨霞院长与肖巍副院长对本次评选会议进行总结。两位院长对10位参评教师的教学创新实践与育人成果给予高度评价,逐一进行针对性指导与鼓励。胡雨霞院长指出,全体教师需以此次评选为契机,进一步聚焦教学质量提升,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将个人教学特色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肖巍院长则勉励大家继续深耕教学一线,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行动,探索设计类专业教学新路径,为培养更多高素质设计人才贡献力量。

此次教学质量奖评选会议,不仅是对学院教师教学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阅,更搭建了一个教学经验交流、创新思想碰撞的优质平台。从环艺设计的乡村实践到视觉传达的科技融合,从产品设计的问题导向到动画设计的项目驱动,10位教师的汇报充分彰显了艺术设计学院教师队伍卓越的教学能力与深厚的育人情怀。未来,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持续推动教学质量提升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艺术设计领域输送更多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撰稿人:王雅璇

摄影:陈德智

审核:魏娜

武昌首义学院微信
艺术设计学院微信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电话:027-88426301  884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