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详情
艺术设计学院举办
“数字化时代下艺术设计与科技的融合实践”专题讲座
发表于 2024-11-27

11月20日下午2:30,艺术设计学院举办教学交流系列讲座,本次讲座主题为“数字化时代下艺术设计与科技的融合实践”,由产品设计专业青年教师徐梦云老师做专题分享。艺设院全体教师参加本次讲座,共同探讨艺术设计与科技的融合给设计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在本次讲座中,徐梦云老师首先探讨了艺术与科技的关系,科技为艺术提供了新的表现手法、创作工具,提升了创作的便利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同时,艺术也为科技产品带来了设计思维和人文关怀,使其在功能性之外更具情感和故事性。结合前沿案例,徐老师强调未来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将更加深入,跨学科合作将成为常态,产生更多创新成果。随着AI技术的进步,AI本身可能成为艺术创作的主体,为艺术创作带来新的可能性和挑战。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将为艺术展示提供全新平台,未来的艺术展览将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间,而是以虚实结合的方式呈现。

关于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教育新模式,徐老师以中央美术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的《艺术与科技》专业为例,介绍了目前设计教育领域对于艺术与科技融合教育模式的探讨。中央美术学院确立了四大研究领域,强化学生对于生命与生态、技术与伦理以及社会文化之间关系的关注,并探索人工智能与艺术的关系等研究方向。广州美术学院秉持系统观教育理念,将艺术与科技视为一个整体,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思维、技术创新能力和艺术审美素养。

徐老师结合优秀的设计案例介绍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创新设计成果。如《传统木偶戏AI数字化视觉再创》是一部使用AIGC的方法与工具完成的影片,通过剧本生成、图像生成和视频生成等步骤,将传统木偶戏与AI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传统与创新的融合。《降程兽》设计团队采用了动作捕捉技术和AI驱动的运动生成算法,生成了一系列自然流畅的动作序列,并应用到3D模型上,配合音效和背景音乐,完美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魅力。

最后,徐老师对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实践意义进行了总结。艺术与科技融合不仅推动了艺术创作的创新和发展,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工具和表现手法。而且促进了科技产品的设计和创新,使科技产品更加人性化、情感化。同时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推动了艺术与科技教育的跨学科发展。

肖巍副院长做总结发言并感谢徐梦云的精彩分享,充分肯定了徐梦云老师关于艺术与技术融合相关的研究成果,并鼓励全院教师积极关注和参与相关研究与实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艺术的不断创新,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将更加紧密和深入。艺设院教师积极关注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前沿趋势,相信未来将出现更多的跨学科的合作和创新成果,不断促进设计教育的创新发展。

撰稿人:李扬帆

摄影:李扬帆

审核:魏娜

武昌首义学院微信
艺术设计学院微信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电话:027-88426301  884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