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看世界 云中采艺风——艺术设计学院设计采风线上教学总结
发表于 2020-04-26 18:23:09

作为艺术类学生毕业前最重要的一次实践教学活动,设计采风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捕捉事物的敏锐性,拓展视野,丰富生活和课外知识,收集课程设计的创作素材,挖掘创作灵感,对专业设计素材以及相关艺术领域有了新的了解认知,为毕业设计作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疫情期间,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结合专业特点,针对集中性实践环节设计采风课程开展线上教学,在授课方式、教学内容有了新的变化。通过各专业课程组集中备课、商讨定调设计采风线上课程安排方案、完善教学方式方法、打磨教学内容形式,提升设计专题教学质量。在内容上做了优化与调整:

(1)针对本次疫情,让设计助力。有针对根据本次疫情进行设计创作(动画短片、微电影、海报、插图、品牌、产品、文创、艺术创作等)

(2)利用网络资源,从武汉市城市文化内涵出发,可按照“设计+考察、设计+旅游、设计+文化、设计+生活”理念进行武汉城市形象及文创产品设计创作。

(3)利用网络资源及切身感受搜集学生所在地各种风土人情及自然环境对比照片为主要手段,通过文字表达同学们对社会现象、风土民情、自然风光的感悟和想法;深入理解外出采风课程的意义和内涵,并结合设计进行创作。

(4)采取网络调研方式针对“非遗”项目进行设计创新,从新视野角度挖掘“非遗”新价值。

(5)各类设计竞赛。

通过线上采风,拓宽视野,提高审美,能够将采集到的素材和灵感灵活地运用于设计之中,完成了大量优秀设计案例。经过本次线上采风教学,全面开展并实施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非遗文化进课堂” 、“课程思政融教学” 、“专题设计促成果”的课程成效。老师们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调整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教学;同学们从不同的专业视角进行观察与分析,学会了整体把握,全方位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培养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产品设计专业线上采风课程教学

《产品设计专业外出采风》课程对原计划的课程采风线路和授课形式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具体课程内容主要综合考虑学校提供的学银在线教学资源和学院的整体安排、以及产品设计专业的特点、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等方面来确定和细化,保障在线教学平稳运行,保障学生学业不受疫情影响。

 任课老师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实际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按周分为2个部分,第一周学习和了解敦煌文化艺术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艺术,特别是将石窟中的壁画、彩塑作为学习的重点,每天通过直播讲解、播放视频以及推荐的资料,引导学生在网上有针对性地收集图片和文字资料并从专业的角度进行设计思考,完成日志的撰写。第二周根据敦煌艺术调研成果或结合当下时事,设定以“2019东方创意之星设计大赛”中“非遗主题类”和“产品设计类”为命题的设计作业,学生任选其一完成设计。在过程中,学生们根据不同的主题展开调研和设计思考,绘制设计草图,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老师进行方案辅导,最终完成采风日志和采风报告的撰写以及设计方案。

这次课程老师充分利用学习通和QQ网络平台通过线上讲授、辅导、答疑、点评批改作业、发送资料等多种方式传授知识、与学生互动交流,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教学效果看,学生们目标明确,大多数学生在家利用网络资源和有限的媒体开展课程学习,个别学生学习条件客观性地存在一些困难,但还是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的条件,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这门课程锻炼了学生们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对社会的关注,也拿出了耳目一新的作品。

部分设计采风设计作品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线上采风课程教学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采风》课程是艺术设计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实践类课程,是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收集创作元素、激发创作灵感的重要教学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将传统文化很好地推广和传承下去。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17级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设计采风课程,面对疫情,在线教学成为特殊的抗疫措施,所以今年采取的是别具一格的“云采风”。教学形式变化后,课程组教学团队根据教学目的和意义进行了授课方式和内容的调整。

1、心理疏导:经过前期心理疏导,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升。

2、一网打尽:“一网打尽”就是全方位学习,云上采风打破了课程的时空概念,依托丰富的网络资源,开课前课程组老师们上传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供同学们学习。

两周的课程安排分为两大板块:第一周以湖北省博物馆文化、非遗项目为切入点设计文创产品,第二周以“中国记忆”为主题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分析与设计研究并从传统文化具体内容中提取设计元素,结合人文内涵进行视觉设计。 

两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设计过程和设计思维的培养。从以下几个步骤启发学生。

(一)元素的调研和提炼的过程;

(二)将提取的图案符号化;

(三)运用嫁接创意手法再设计;

(四)遵循具象与抽象的转化原则。

三、无时无课

无时无课全时段学习,使此次授课更加高效便捷。云端采风提升了教学的动态性和实效性。通过线上学习,加深了“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多方交流互动,使学生视野更广阔,设计思路更加新颖,取得了丰富的学习成果。

部分优秀作品:

 

文创产品是一个城市的形象象征,是不同的地区地域文化的缩影,不仅是文创产品与旅游消费者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的物质载体,也是人们的经历和见证。同学们在设计采风课程当中,将独特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时代文化精髓紧紧地凝聚在文创产品中,让中国记忆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也使文创产品将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产品,而是一种具有传播文化作用的艺术载体。

环境设计专业线上采风课程教学

环境设计专业设计采风课程的线上教学主要由超星学习通平台中的三个版块组成:

1、章节版块

在章节版块中,教师提前创建好了教学章节体系,课程内容主要由四个章节组成,分别是第一章建筑、园林、室内专业设计知识调研,第二章专业设计论坛、前沿资讯信息调研,第三章分析总结优秀设计案例,第四章优秀设计案例实践考察与调研。每一个章节都有不同的设计考察调研的侧重点,并且设置了相应的任务点。任务点包括图书资源、章节测验等类型。学生可以按照教师每天上课时布置的任务和要求,在章节版块中进行学习,完成图书资料的阅读、上传章节测验课后作业等操作。

      2、课堂活动版块

教师每天上课的通知、签到、学习任务、学习资料都会在课堂活动版块中进行发布。同时,教师也会在上课过程中发布问卷调查、课堂测验、分组任务、投票、学习反馈等具有互动参与性的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回答和讨论之后,会获得相应的课堂积分,积分会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在系统中自动统计出来。利用课堂活动版块,不仅仅会给教师的线上授课和线上教学管理提供一定的帮助和便利,同时,通过课堂积分的功能,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提高学生线上学习的体验。

      3、话题讨论版块

教师每天会在话题讨论版块中发布一些关于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设计前沿资讯、新的设计理念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主题,提供给学生参与讨论。学生会根据每一个不同的主题,去网络中收集相关的设计资料,整理或筛选对自己有帮助的设计内容,回复到话题讨论中。教师也会针对一些有意义的话题,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和资料分享。参与话题讨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不出家门的情况下,就可以欣赏和学习到国内外优秀的设计案例和设计理念,并且能够简要对其进行分析。另一方面,通过话题讨论,学生也搜集到了大量的素材,可以将自己分析的内容写进课程作业的采风日志当中。

       动画设计专业线上采风课程教学

动画专业采风课程由于新冠防疫转为线上采风,以结合原有的课程路线,加入专题设计教学内容。教师团队在线上带领同学们云游川蜀领略自然风格、人文历史的同时,要求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结合“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做成静态表情包或者动态GIF。

开课前,两位教师积极讨论课程教学方法,寻找网络资源,结合淘宝云春游、博物馆直播、线上视频、线上图书等多种资源和手段,为学生全方位立体式的介绍了原本预定要实地采风的景点,让同学们对每个地点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人文特色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提炼元素,进行课程专题设计的创作。为丰富各知识点的理论基础,对每个知识点发放相对应的课上课下专项训练。课上点评主要以 QQ 群屏幕分享功能结合绘图软件对学生的设计作品做线上指导和修改,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到自己的设计问题与不足,实现了线上指导无障碍。

网络教学无法实时抓住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动画专业专业设计采风》课程的线上考勤严格要求根据每天不同的教学环节安排不同的内容,通过资源学习,平台督促的方式辅助教学,与学生及时沟通。云采风的进行中学生们积极的表现出真情实感。有的讲述自己,有的寻找身边或者网络上的素材,以积极良好的状态对待这次疫情完成表情包的创作。

动画1701班、1702班同学们克服网络和设备的种种困难,或手绘或电脑绘制,采用各种手段工具完成了课程作业,其中较为优秀的静态表情包作品如下:

               


 

本次线上采风形式特殊,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这种“云游+专题设计”的模式都处于摸索和适应阶段,各方面条件限制准备不足,部分学生在老家只有一部手机参与线上学习,网络情况也是时好时坏。因此,教师开放线上签到的时限,将阅读在线图书和视频的内容也安排的较为松散,让同学们错峰学习,并积极运用微信群等沟通方式进行答疑解惑的工作。经过2周的不断努力,大家共同完成了线上教学和学习的工作,通过网上的交流,部分同学的焦灼情绪得到了缓解,课程作业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对所有老师来说即是一种挑战,又是一个契机。在这段时间不仅可以提高线上教学技能,而且可以改进线上教学方法。期待重回课堂,相信我们能更好地融合线上线下,做好新一轮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