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外出采风——非遗之旅
发表于 2019-04-08 08:34:42

2019年3月22-23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103名学生在4名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非遗之旅,分别对大石竹编、木板年画、夏布非遗项目进行了设计体验。让同学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引起同学们的极大好奇。让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传统文化的天地。

(一)垫江大石竹编                                                                

大石竹编传承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最初的大石竹编并不是编织工艺品,而是制作一些生活用具。大石竹编经过“伐、刮、破片、蒸、煮、染、洗”等防蛀去甜染色等特殊工艺处理后,再按所需图案规格、色泽要求,经破竹丝、排径底,以纯手工精心编织装饰而成的竹编工艺美术品。它做工精良,竹丝细如纱线,编织的工艺品手感柔韧细腻,美观大方。2011年,大石竹编被评为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先,工作人员带领学生分别对大石竹编展览馆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大石竹编工艺及品种。同学们在参观中感受到大石竹编画的主题鲜明,栩栩如生,独树一帜作品留下了深刻印象。随后,工作人员带领着学生参观了大石竹编工作间,对其制作材料、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感受到大石竹编的艺术价值与魅力。

参观结束后,工作人员将学生分成二组,分别由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学生如何进行竹编的编织、造型工艺,展开现场示范教学。“竹编是个细致活,工艺较为复杂,编织时一定要用心用脑。”工作人员一边为学生讲解“大石竹编”工艺流程,一边动手现场教学。只见他右手拿着钳子,竹丝在他手中轻轻跳动,根根竹丝依胎成形,紧贴底面,所有接头之处都做到藏而不露,宛如天然生成、浑然一体。同学们通过仔细观看,跟着老师一起编织,完成的作品生动有趣,现场十分热闹。大石竹编体验活动为后期本专业学生进行非遗项目的展开与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梁平木版年画                                                                

梁平木版年画是重庆市梁平区境内人民群众为庆贺年节而绘制的一种绘画艺术,是中国民间美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来到梁平镇,首先,由梁平木版年画传承人刘勇对梁平木板年画历史、题材、着色和技法上进行了系统的讲授,让同学们对梁平木板年画有了一定的认识。随后刘勇先生带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对木板年画的着色和雕版拓印技法进行了现场体验。

梁平木版年画在色彩上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每张画用色以几个浓烈、厚重的煮红、群青、深绿配以淡黄、粉红、浅蓝、淡紫。色彩配置既有补色的强烈对比,又有同类色的过渡变化,夹以少量灰色穿插调和。色彩布局巧妙,形成不同色块的分布,既有跳跃美,又有节奏变化的形式美。在技法上,梁平木版年画不仅继承了传统水印木板年画的工艺流程和川派雕刻技术,也吸取了徽派、金陵派的雕版套色技术,还运用西洋绘画中的焦点透视,远近分明,层次清楚,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艺术感染力。

通过在体验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民间艺术给他们所带来的视觉上体验与思想上的洗礼。同学们纷纷通过着色和雕版拓印来体验梁平木板年画的美学价值,最终同学们都带上自己满意的作品依依不舍的离开。专业设计采风活动旨在丰富同学们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对本专业学生而言,通过对木板年画的认识不仅能拓展专业知识面,而且能灵活将木板年画的着色与工艺同现代设计相结合,完美体现具有民族性文化创意产品。

(三)隆昌夏布                                                                          

3月23日,同学们乘大巴到重庆荣昌夏布小镇,整个小镇是集夏布博览、研发、信息发布、展示展销、体验式旅游于一体;2008年荣昌夏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了夏布博物馆,分别对夏布传统文化与技艺;夏布产业;夏布产业未来展望进行了参观学习,认识夏布的原料、种类、制作工艺及经济和文化价值。了解夏布的制作工艺品以及现代麻纺织物,并且对于将粗糙的苎麻转变为精致的工艺品表示赞叹不已。

随后,工作人员将学生分为二组,分别是夏布制作工作坊和染布工作坊。制作工作坊主要是通过织布机运用梭子进行织布;梭子有牛角、木头等不同材质,梭子两边有梭眼,把纬线穿入,通过脚的不停踩动使织布机上下的综片摆动,左右交合,从而将纬线织入。同学们通过不断尝试,体验到了夏布材质之美。

在染布工作坊的同学们忙的不亦乐乎,大家将白色围巾通过多种花色进行自由创作,按照自己喜爱的形式进行扎染,选择不同的颜色进行加工,完成了颜色各异、形式多样的的艺术作品,体验到了夏布着色之美。

通过专业设计采风,让同学们零距离感受非遗、体验非遗之美,真正将非遗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也让学生们更加了解非遗、热爱非遗。非遗文化传承不仅体现在商业活动上,应更多地融入学校、融入专业,让非遗可以从造型、色彩及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等方面做到突破,为专业学生后期进行创新设计及传统工艺的传承与衍生产品的开发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将进一步促进专业特色发展。

教工通讯员:肖巍